索  引  号 11622901013956984P/2024-41767 主题分类 义务教育
发文字号 制发机构
有效期限 有效性
成文日期 2024-01-08 发布日期 2024-01-08
标        题 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方案

提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堂教学质量工作方案

发布时间:2024-01-08 来源:临夏市教育局 浏览次数:

字号:

收藏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发挥课堂主阵地作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切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推进“双减”深入实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促进“双减”工作提质增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完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二、工作措施

(一)完善课堂提质机制。加强顶层设计,省教育厅以创新育人方式为导向,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各学科指导意见;市级教育部门要统筹指导县级教育部门建立健全新时代课堂教学管理细则、规程和质量标准;学校要完善课堂教学常规管理、教学评价和教学激励等具体措施,形成学校教学管理特色,鼓励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

(二)提升教学设计品质。教学设计要遵循核心素养导向,关注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求,坚持大单元、大概念整体设计与分课时教学设计相结合,做到基础性任务与挑战性任务相结合,注重解决“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等问题,指导学生课前解决能独立完成的问题,课中进行高阶思维的学习活动和深度学习,课后提升应用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基础达标、素养提升。教师教学设计必须经学校教务处或教研室审核后方可用于教学,严禁教师在无教学设计的情况下开展教学。

(三)改进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坚持教学相长,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合理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保护学生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积极开展跨学科、大单元教学和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倡导学生“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引领学生在解决复杂的问题情境中,实现先初级认知再高级认知的攀升。

(四)规范课堂教学秩序。强化课堂教学管理力度,加强教风、学风、考风和师德师风建设,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教学管理过程等进行常态化督导检查,促进教师精研课程标准、深耕教学内容,提高教育质量。

(五)提升作业管理质量。市县教育部门要充分发挥教研支撑作用,落实义务教育作业设计指导意见,开展作业设计大赛、作业设计专题研讨和作业设计展评等系列精品教研活动,指导教师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学校要规范作业布置与批改,实行作业公示制度。教师合理利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小学生在校内基本完成书面作业,初中生在校内完成大部分书面作业。

(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组织教师深研细学课程标准,深化学科理解,提高备课程、备教材、备学生的能力。开展课堂教学大练兵、同课异构、全员赛课、教学设计大赛等各项教学研讨活动,着力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掌控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课后反思能力。建立健全研训一体的传帮带机制,充分发挥专家、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整体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

(七)推进“教学评练”一体化。教师要从“学”的角度出发,推进“教学评练”一体化设计与实施,在整个教学流程中,坚持目标导向,优化评价方式,深度融合教师的教与评、学生的学与练,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目标的达成。坚持精讲精练,抓住课堂教学重难点,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讲清知识的纵横联系和发生、发展过程,讲清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脑、动手、动口等。精准运用课堂测评和练习,使学生在“精练”中提高学习效率。

(八)加速推进教育信息化。积极利用多种数字教育资源以及学校信息化终端设备,推进“教育+互联网”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应用国家和甘肃智慧教育平台的优质资源,积极开展智慧课堂、智慧作业、线上答疑、网络教研等教学活动,加强教研和信息化的整合,建立信息化支撑的教研评比、展示、交流一体化长效机制。

(九)突出教研指导效能。进一步完善跨区域教研、联校教研、校本教研等多种教研方式,常态化开展市、县两级教学视导,持续开展“磨课”“研课”展示交流活动。建立校级领导分工联系学科教研组和教研组长工作例会等制度,提高学科教研组长的管理、策划和指导能力,提升教研实效。建立县级教育部门领导干部、教研员、校长、教师全员参与的听课评课制度,创设全员抓课堂教学的良好氛围。

(十)实施精细化教务管理。市、县教育部门要坚持关口前移,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的指导,定期下沉一线开展专项督导调研和随机抽查,重点督查学校教务管理工作,定期通报检查结果。县级教育部门、学校要明确教师备课、作业批改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学校至少每月对教师教学设计和作业批改进行1次全面检查,不定期组织开展随机抽查。检查情况及时在全校公示,纳入教师绩效考核和年度考核。

(十一)严控各类进“校园”活动。市、县教育部门要完善具体措施和管理办法,严格审批、控制涉及中小学校和教师的督查检查、评比考核事项以及各类“进校园”活动,不得要求教师、家长安装与工作学习无关的APP等;探索采取不同学校、不同学段分类、分批、分主题开展“进校园”的方式,有效降低单个班级参与的总量和频次。学校不得在课堂教学时间安排教师和学生参加与教学无关的工作或活动,不得承接未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教育部门审批的“进校园”活动。

(十二)减轻教师非教学负担。市、县教育部门要严格落实《甘肃省中小学教师减负清单》,面向学校的检查评比要注重工作实绩,不得简单以工作是否留痕、档案整理是否规范作为评判工作落实的标准,不得影响正常教育教学秩序。教育部门要建立档案资料报送报批制度,确需上报的档案资料和统计报表,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后方可执行并尽量通过网络报送,重点整治市、县教育部门内设科(股)室未经报批随意安排学校上报材料、表格等行为,为教师安心、静心、舒心从教,精研业务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原则上不得安排学校上报与教育教学活动无关的档案资料、统计报表。

三、工作要求

(一)务求工作实效。各地各校要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落实中央“双减”决策部署、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结合省教育厅方案要求,进一步细化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制定重点任务清单和推进时间表,紧盯时间节点抓落实,以课堂教学系统性变革带动育人质量全面提升。

(二)坚持专家指导。市、县教育部门要建强学科教学指导专家队伍,健全工作机制,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教学视导、常规化教学调研和优秀教学成果推广等活动。搭建多种交流平台,加强对学校优秀教学模式、案例的挖掘和培育,扩大优秀教学成果、案例、模式的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注重评价引导。建立健全结果评价、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相结合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灵活采用随堂测验、实验操作、成果报告、情景展示等多种评价方式开展课堂教学评价,弱化横向结果评价、强化纵向增值比较,弱化个体比较、强化团队合作,引导确立科学的育人观念。

(四)强化督导通报。市、县两级教育督导部门应常态化开展督导检查,促进课堂提质任务落实。省教育厅建立定期通报机制,各市(州)不定期将市、县两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和成效报省教育厅(报表见附件),省教育厅结合“双减”工作专项通报,定期向市(州)政府通报各地工作推进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