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临夏市委书记马占才接受临夏融媒专访

发布时间:2023-09-01 来源:临夏市政府办公室 浏览次数:1293

字号:

收藏

凝心聚力 砥砺奋进 

加快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夏市精彩篇章

——访中共临夏市委书记马占才


今年以来,临夏市坚持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抓工作的总开关、补短板的总抓手、提能力的总引擎,凝聚“十城优势”磅礴合力、掀起“十大变化”发展热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积极进展。近日,临夏州融媒体中心记者就临夏市如何贯彻落实“三抓三促”行动,专访了中共临夏市委书记马占才。

记者:

当前,全省“三抓三促”行动正在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深化行动落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临夏市制定了什么样的工作思路?

马占才:

当前全国经济长期向好、政策红利持续叠加、干部群众人心思进的基本面没有变,特别是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发展壮大实体经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关于加快园区经济发展的工作要求,为我们加快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重要支撑。按照市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打造魅力花都 建设公园城市”发展定位,我们召开市委十五届五次全会,进一步研判临夏市资源禀赋和发展现状,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思路,就是以深入推进“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着力打造幸福之城、发展园区经济、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临夏市精彩篇章而努力奋斗。

记者:

为落实好“三抓三促”行动,临夏市采取了哪些举措?

马占才:

我们坚持把“三抓三促”行动作为推动工作落实、锤炼干部作风、提高工作效能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抓手。


抓学习上,我们在扎实开展集中学习、专题辅导、研讨交流、干部轮训基础上,创新举办覆盖各行业、各领域的“万人大培训”“高质量发展论坛”“我爱临夏”大讲堂和“青年发展论坛”等活动,引领带动全市上下提升理论素养、熟知家底家业、厚植情怀情结,广泛激发人民群众爱党爱国爱家乡的家国情怀,不断汇聚起全市上下建设临夏市、发展临夏市的强大合力。


抓执行上,我们着力破除和解决阻碍高质量发展的顽瘴痼疾,对重点工作坚持匠心打造、精益求精,并实行清单化推进、全周期管理,健全领导带头、揭榜挂帅、常态长效、跟踪问效等6项机制,落实县级干部包抓责任、镇街道主体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切实形成工作闭环,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落细。


抓效能上,我们始终把开展“三抓三促”行动与推动全市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实施营商环境提优、招商引资提效、项目建设提速、特色产业提质、民生福祉提升、机关作风提标“六项攻坚突破行动”,从纠治作风顽疾、提振干部精神、提升服务质效、科学选人用人、加强正向引导5个方面细化14项举措,营造了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浓厚氛围。

记者:

临夏市在乡村振兴、产业培育、招商引资、城市建管、民生保障等领域取得了哪些成效?

马占才: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激流勇进、奋楫争先,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1.34亿元、增速6.7%;固定资产投资27.9亿元、增速4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亿元、增速8.9%;市场主体总数3.7万户、同期增长8.4%;上半年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91亿元;7月至目前,全市预计接待游客359万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7亿元,顺利实现经济发展开门红,为全年旺奠定了坚实基础。


切实扛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政治责任,在有效衔接、带农增收、乡村建设上出新出彩。脱贫成果有效巩固,依托乡村振兴“五大园区”建设,完善“基地+企业+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1.45万名群众在产业链上增收致富。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963.8元,收入绝对值排名全州第一。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坚持以“乡村公园”的美学理念建设农村,按照“中间为公园带、四周为乡村公园”的建设布局,完成23个村庄规划,建成折桥示范镇和11个示范村,形成美食折桥湾、彩陶王坪、芍药江牌、花韵草滩、活力瓦窑等特色景观,逐步实现“城市美乡村更美”的目标。


聚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要务,在深化改革、厚植动能、创新驱动上稳中有进。文旅产业亮点纷呈,连续举办冬春季文化旅游节、河州牡丹文化嘉年华、临夏市夜间篮球争霸赛等品牌活动,元宵节音乐焰火晚会、牡丹文化论坛、百老汇物理秀和信乐团演唱会、群星演唱会、张韶涵演唱会轮番上演、精彩纷呈,临夏首部实景剧《遇见牡丹》高品质呈现、常态化演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美好;花卉产业创新突破,鲜花港二三期、牡丹产业园等项目加快建设,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一期全面达产、实现年产值1.8亿元、带动500多名农村妇女成为产业工人,鲜切玫瑰销往全国、走向国际、供不应求,成为名副其实的情感产业、朝阳产业、幸福产业;工贸产业稳中有进,谋划建设数字经济产业园、生物科技园、创业孵化园等工业产业园区,逐步形成了“园区带动、项目支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牛羊产业规模发展,加快推进实施牛羊繁育推广一体化基地建设、肉牛肉羊屠宰能力提升、“甘味”肉羊产业集群等项目,佳源牧业与深圳派利雅公司开展务实合作,清源、俊林公司得到改造提升,牛羊肉产业加速向全链条、规模化、强品牌方向迈进;美食产业上档升级,新增旗舰店和“三统一”门店31家,成功承办全省美食产业发展现场会,举办“河州味道·临夏美食”特色美食展,两家美食品牌被认定为“甘肃老字号”,全新打造美食集聚地,小红伞经济、地摊经济迅速壮大,大型连锁店、品牌旗舰店、街头小门店、传统小吃店、特色农家乐、夜市美食档竞相发展。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完善机体、创新服务、兜牢底线上用心用力。城市建管扩容提质,坚持科学把控、匠心打造,锦绣山河、红园新村片区等小区呈现出现代化气息、实现了旧貌换新颜,环城北路、凤凰山步道、大夏河护栏成为靓丽的风景线,公园形态与城市建筑有机融合。加快推进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低收入人群住房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环城北路即将建成通车,路网格局不断完善,群众出行更加便捷。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稳步推进农村煤改电煤改气、无暖楼集中供热和城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成运行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大力实施南区热源厂、厨余垃圾再生处理、建筑垃圾再生处理、城市再生水综合利用、“三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大夏河南岸防洪治理和供暖管网提升改造项目,生态政策红利惠及千家万户。民生福祉不断增进,创新打造“青春绽放小红星”公益课堂,全覆盖建成村(社区)“关心关爱 幸福食堂”,解决了“一老一少”突出问题,广泛厚植了“老中青”三代人爱国爱党爱家乡的家国情怀,营造了尊老爱幼、济困扶弱的良好氛围,为幸福之城增添了温暖底色。完善集团办学、托管办学、联合办学模式,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教学机制创新工作,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完成国家级健康促进县创建,大力推进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和市医院创“三乙”工作,成功设立“乔彬工作站”,医疗保障水平显著提升。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阳光大姐扎根临夏市,累计培训1655人、实现灵活就业732人;引进深圳鼎才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开展订单式精准职业培训,同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618人(次),输转劳务4万人(次)、创收8.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4亿元、带动新增就业1491人,群众就业门路得到极大拓展。


主办:临夏市人民政府

承办:临夏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网站标识码:6229010001

地址:临夏市东区市政府统办楼504室
联系电话:0930-6325958
陇ICP备15000681号-1
甘公网安备 62290102000108号

地址:临夏市东区市政府统办楼504室 联系电话:0930-6325958 陇ICP备15000681号-1 甘公网安备 62290102000108号

x
  • 关于2023年度国务院推动高质量发展综合督查征集问题线索的公告
  • 互联网+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