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11622901013956984P/2024-00261 | 主题分类 | 公共文化服务 |
发文字号 | 制发机构 | ||
有效期限 | 有效性 | ||
成文日期 | 2024-07-08 | 发布日期 | 2024-07-08 |
标 题 | 领略指尖的交织,传承非遗竹编艺术 |
竹子的利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苏轼曾经说过“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不可无此君也耶?”竹之清淡、正直与坚韧的美好品格,世代相传。
如今,竹编工艺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和重视。“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真正的工匠,不仅仅是简单的制作,而是创造,记录,坚守,每一个步骤都不可或缺,这些手工技能被祖先传承下来,被我们接过,带着岁月的年轮,带着历史的气息,带着传承的温度,通过代代相传传递到未来,薪火相承。
在临夏,竹编技艺虽不多见,但仍有迹可循。
临夏竹艺手艺人费小平从小受爷爷及父亲影响,酷爱蝈蝈笼、鸣乌笼制作。后投师天水制笼名家庞兆乾拜师学艺,制作技艺精湛,按照师古不泥的从艺理念,开始借鉴雕刻建筑、仿生等方面的设计和审美原理,大胆创新,把独具代表性的河州雕刻技艺融入到鸟笼中。竹艺作品深受广大鸟笼收藏爱好者的喜爱,是临夏市鸟笼竹艺代表性传承人。
这种手艺主要采用3-5年的楠竹或斑竹制作而成,结构完整、品种繁多、适用性强。这看起来简单的鸟笼,却有几十道工序,从选材、脱青、烘烤、圈子制作到竹签制作等,每道工序都需要极强的耐心,克服了这一关之后,费小平才在鸟笼制作上渐入佳境。“一般一个鸟笼竹艺品从选材到制成,少则10天半月,多则几个月,在最后阶段还涉及雕刻。雕花在传统编织技艺上,增加了梅兰竹菊、河州牡丹、福禄寿、龙凤图案等多种雕花样式。
通过手工雕刻,赋予鸟笼更加多样生动鲜活的姿态,也更添丰富美好的寓意。作为一项藏于民间的传统手艺,不断拓新,其用途逐渐从原来的养鸟升格成如今兼具观赏和收藏价值的艺术品。
为了更好地传承竹编技艺,此项传统手艺已经成功申报列入临夏市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目前正在公示中。